民革中央 | 贵州民革
网站首页 民革简介 最新发布 民革时讯 时政要闻 通知公告 参政议政 思想宣传
组织工作 社会服务 民主监督 祖统工作 友好往来 企工委 党员风采 资料收藏
欢迎访问贵阳民革网(www.gymg.cn)    
【两会民革专报】民革贵阳市委: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信息来源:贵阳民革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2-02 [字体大小: ]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把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既能扩大政府投资,又能拉动居民消费,是当下及未来政策的重要发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乡村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更加美丽宜居。但由于历史欠账多、覆盖内容宽、涉及部门广、制度壁垒厚、推进难度大,乡村建设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很繁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困难:

一是自上而下供给决策与自下而上村民需求相矛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不均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通常以“等级规模”“千人指标”“覆盖率”来测算,并以“自上而下”专项经费实施短期看得见、后期易维护的设施。但人口流失、村集体经济的衰弱,降低了村民对村集体事务的参与度,对要建什么样的设施、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关注度不高,另外村集体因缺乏建设资金,鲜有主动谋划添置设施的干劲,导致“量”的统一而忽略“质”的提升,满足村民需求的均等化任重道远。

二是三分之一乡村户籍人口季节性流动特征明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不高效。2023年,我国总人口14.1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则达66.16%,超过1/3的农村户籍人口像候鸟一样在城乡之间往返迁徙,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与潮汐式的人口难匹配,陷入“有设施成摆设,有需求无供给”的困境。

三是重建设轻管护问题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发挥成效难维系。部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维护资金及后期投入明显不足,缺乏报备维修制度,且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如村庄路灯大面积“失明”、自来水水质不达标、卫生公厕一锁了之、体育设施锈迹斑斑、图书资源破烂残缺、养老服务水平较低、老年食堂运转不佳,凡此种种既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也造成资源浪费。

民革贵阳市委为此向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建议:

一、优化建设标准体系,设施布局由全盘托底向精准布局转变。结合《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优先开展美丽宜居村庄试点建设,加快制定修订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行业和地方标准,同时创新村民参与机制,聚焦“村民需求”,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项目建设环节设计,实现从全覆盖、高可达、高品质和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时空维度下差异化的合理需求等多重维度切实实现“均等化”的目标。

二、创新公共服务制度,设施布局由村村独设向城乡一体转变。针对当前乡村人口季节性流动的外在特征,以人口流动为线索,辨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需关系所发生的变化与矛盾,创新新时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乡村地区建议采用跨村联建、村村共享的方式,在乡镇统筹下,以多个相邻行政村为基本公共服务单元,合建菜市场、幼儿园、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托儿所、文化活动站等基本保障类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对供水设施、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中小学、大型超市、社区图书馆、卫生院等则在特定区域或乡镇相对集中布局,形成城乡统一公共服务体系网络。

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设施布局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长效管护机制需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钱怎么来”三个问题。建议从明确乡村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建立公示制度,解决“谁来管”;从结合设施类型、运营模式、管护要求建立健全高效分类管护机制,解决“怎么管”;立足村庄自身发展实际,创新资金筹措形式,建立、优化资金保障机制,解决“钱怎么来”;从以上三个方面积极探索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长效机制。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贵阳市委员会
英文域名:www.gymg.cn ICP备案号:黔ICP备1901275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0034号
地址:贵阳市金阳新区市级行政中心二期C区4楼 联系电话:0851-87988580
技术支持:贵州狼邦科技有限公司
欢迎关注贵阳民革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