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协贵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分别于2月4日、2月3日胜利闭幕。为期三天的会议中,我会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其它参会人员一道,围绕“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的主旋律,为贵阳市“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或建言献策,或认真审议会议各项议题,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能。
一、认真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建真言、献良策
二、肩负重托、不辱使命,所提建议引起重视和共呜,倍受媒体关注
会议期间,我会4名人大代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贵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审议各项报告、积极提出建议共9条。宋蓉代表在审议《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草案)》时就“市民不文明行为处罚”提出的“重罚和示范并举”的建议,以及陈应、郑毅代表就“出行难”建议均受媒体关注。委员们的参政热情高涨,他们时刻不忘自己政协委员的身份,以一种随时反映民情民意的状态,把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看到的和听到的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拟写成提案,此次会议期间22名委员中15名委员提交了个人或联名提案共38条,集体提案9条,王长非委员一人就上交10条个人提案,毛争青、李越、杨允仙、霍永佳均上交了多条提案。笔者欣喜地发现这些提案中立意较高,有一定深度,具有前瞻性的提案多了;简单粗糙,片面琐碎的提案少了。围绕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与改善民生的有关提案占此次上交提案的80%。“设立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议”、“关于将学生儿童大病纳入医保的建议”、“关于加强物业管理行业管理的建议”共3条个人提案被市政协列为重点关注提案,占本次受到重点关注的个人或联名提案近30%的比重。“急救知识,亟待普及”、“将社区保安纳入治安管理协勤体系”、“尽快提升贵阳市森林覆盖率”、 “建设节约型贵阳市”、“关于在我市试点集中供暖的建议”等多条提案见诸报端。
在联组讨论上,王长飞委员第一个响应李军书记号召,与书记面对面共话生态文明建设,就书记“满意不满意” 的问题,直抒胸意,言辞朴实,当说到对贵阳市的治安不满意时,与会人员纷纷参与讨论。
委员们认真履职,代表和反映百姓利益一丝不苟。在有关部门反馈提案办理结果时,敢于说“不满意” ,经过多次的交流、督办,最终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有些提案当年提出没有解决的,在条件成熟时再提。如今年“新交规”颁布后,我会把去年在机关工作会上讨论的关于规范交通标识的提案再次提出,引起共呜,贵阳日报以题为“‘严交规’须配套‘好设施’”给予登载。会上张燕萍委员提出,建立信息平台,把政府对提案答复后的参与度及参与后的结果给予公布,让市民知晓。
三、积极探索参政议政的工作机制,准备充分、组织有力
在“两会”召开之前我会将李军书记“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及李再勇市长在市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全文登载在“贵阳民革”网上,供代表和委员们学习。早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时,殷勤主委就敏锐地感觉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将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贯穿到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殷勤主委在参政议政会议上及相关场合均提出要围绕这一中心,做好我会参政议政工作,本次上交提案中涉及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提案就有十余条,体现我会参政履职的时代感和节奏感;对委员上交的提案,组织民革市委会的专家学者李长城、石爱好、张俊秀等进行修改、整理、补充、完善后再上报市政协,这一做法得到市政协的充分肯定;在党员中广泛征集提案,王娟、刘辉等民革党员积极参与,其中王娟“关于在小学及中学阶段增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的提议”作为市民革的集体提案受到贵阳日报的关注,并作为社情民意上报省政协;宣传部门积极转变工作思路,策划宣传方案,制作了“两会”专题,引导委员代表更好履职,展示委员代表风采,增强党员集体认同感,树立民革良好形象,《团结报》刊登了“关于制定民间资本参与产业园区建设政策的建议——民革贵阳市委提案被采纳”一文,收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